我是中国铁建港航局杨正帅,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。自去年九月在三方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起,我的心里就开始无限憧憬起来。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,签约了一家很不错的央企,毕业后就可到大城市打拼、生活。我的青春,我的斗志,会在校园外的另一个地方继续生长。
带着这样的心情,今年七月,我从山坳坳来到了被无垠大海环绕的珠海。这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,没看过的景致,没见过的同事,我能清楚地感知到,我的血液在沸腾,犹如那在崖边拍打的浪花,凶猛且热情。
刚开始的那段时间,我本以为能像预想的那般,光彩、激昂有活力,但做不完的琐碎工作让我逐渐失去了信心。我可是个青年人,怎么能日复一日地重复填那数不尽的表格?我可是个青年人,怎么能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这些毫无激情的事?我想放弃了,我觉得枯燥且无味的事是在磋磨我的时光。夜里,我格外地想念家人。我给妈妈打电话,把萌生的这些想法告诉她,我希望得到她的理解,她的支持。可事实不是按照我的剧本上演的,一贯对我百依百顺的妈妈第一次反对了我,她很生气地说:“你刚毕业,这么年轻,在大城市历练需要时间需要过程,饭一口一口地吃,事一件一件地做,要沉稳,要心静,不要着急立马能够出人头地。”
我很苦恼,年轻人就一定要在大城市打拼吗?我不知道怎么样沉稳,我还年轻,心静是老年人的事。
日子还是这样过着,但是渐渐地,我发现,事情好像不一样了。为什么在领导问到数据时,我不再紧张,而是可以脱口而出?为什么在写材料时,我不再觉得沉闷,而是可以挥笔流畅?为什么我做事可以越来越熟练了?心里有一丝窃喜,好像,我所做的事,都被人所需要,我所做的事,都是有意义的。原来沉稳且安静地做着一些事也是可以有意义、有价值的,做事越来越熟练带给我的安然在我心里悄悄蔓延开来,我觉得,我开始沉下来了。
我想起了那句曾经令我伤心的话:“你们这些90后,就是浮躁。一点好状态都没有。”那青年人的理想状态应是怎样的?
鲁迅先生曾说过,“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。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。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”。
是了,有一分热,就发一分光。
我们这代人啊,不仅仅是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,更是可爱、可信、可为的一代。有不畏险阻的热血与豪情,也同样有不惧枯燥的沉静与安定。世间路越曲折,越多睁不开眼睛的人。越是这个时候,越不能随波逐流,越要守住心中的清明和理想。人生,是一段段经历凑成的人生;经历,是一件件小事积累的经历。
我们是为实现自己理想而不断努力的一代人。纵使外界对90后有诸多看法,但不管怎样,我们终究还是成长起来了,并在逐渐成为各领域的有用之才,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我开始明白了什么是“才”得以施展了。在每个思考成长的夜晚,在每个奋力工作的日里,发一份力,举一束光,那便是我的价值。点点繁星凝成火,束束火炬聚成光。在出人头地的路上,不要着急,一点一点累积,一步一步前进。在中国铁建港航局,我们这代90后,以新鲜血液的方式注入,新旧血液汇成一处,新老员工拧成一股绳,用更新、更强、更坚定的力量,去扬帆启航。